EN

副教授

当前位置: bwin必赢  >  师资队伍  >  传播学系  >  正文

冯强

    冯强,1986年生,山东潍坊人。bwin必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与bwin必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年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

    2010年-2011年担任广州日报记者。2014年-2017年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后。2019年8月起,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任访问学者一年。已发表CSSCI/SSCI类刊物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社科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0项。

Qiang Feng is an associateprofessorin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at Shandong University. He workedpreviouslyin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t Wuhan Universityasalecturerandpostdoctoralfellow. Before that, he earned hisPhD degre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from Wuhan University in 2014.From August 2019, he went to the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rts at University Wisconsin-Madison for one-year exchange as a visiting scholar.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Chinese journalism, new media&societyand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He has publishedover20 peer-reviewed articles in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such as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Associ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in Chinese),JournalismResearch(inChinese)andJournalism Review(in Chinese).He got thegrant from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andProvincial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Nowhe teaches coursessuch as CommunicationResearch Methods(for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separately),MediaEffects and Audience Studies(for graduates) and so on.

研究方向

媒介效果、媒介社会学、中国新闻业。

工作邮箱

fq2017@sdu.edu.cn

学术成果/经历

(一)主要论文

[1]“孔雀东南飞”: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空间流动与经验证据(2016-2020年),新闻记者(CSSCI期刊),2022年第4期,第33-45页,第一作者。

[2]中国离职媒体人的职业转型话语研究,新闻大学(CSSCI期刊),2022年第2期,第56-70页,第一作者。

[3]“一个时代的结束”:“金庸逝世”议题的媒体报道与记忆叙事,中国新闻传播研究(CSSCI集刊),2022年第3期,第213-226页,第一作者。

[4]媒体接触、谣言知识、感知差异和传播效果:对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第三人效果的考察,中国网络传播研究(CSSCI集刊),2021第18辑,第125-138页。第一作者。

[5]科技物品、符号文本与空间场景的三重勾连:对一个鲁中村庄移动网络实践的民族志研究,国际新闻界(CSSCI期刊),2019年第11期,第24-45页。第一作者。

[6] 从入场到退出:离职媒体人职业生涯叙事研究,新闻记者(CSSCI期刊),2019年第7期,第38-49页,第一作者。

[7]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客体化与学业倦怠研究,江西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9年第7期,第245-253页,第一作者。

[8] 网络谣言的传播效果与社会阶层差异,新闻与传播评论(CSSCI扩展版期刊),2019年第4期,第28-41页,第一作者。

[9]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风险感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游戏成瘾的关系探析,2019年第期,教育学术月刊(CSSCI扩展版期刊),第84-90页。第二作者。

[10]品味分化与空间区隔:下层青年网络表演的社会意涵——对快手用户群体的研究,中国研究(CSSCI集刊),2019年春夏卷,第24期,第二作者。

[11] 商品化婚姻与中国农村光棍游猎式相亲的婚姻风险——基于“越南新娘”报道( 2010-2016) 的内容分析,现代传播(CSSCI期刊),2017年第11期,第60-66页,第二作者。

[12]媒体传播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影响的定量研究,武汉大学学报(CSSCI期刊),2017年第2期,第113-121页,第一作者。

[13]“结构性失衡”:我国食品安全议题的消息来源与报道框架分析,现代传播(CSSCI期刊),2016年第5期,第36-42页。第一作者。

[14]Risk perception of food safety issue on social media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SCI期刊),2016.9(2):124-138.第三作者。

[15] 哥伦比亚学派传播研究的“衰落”及延续,国际新闻界(CSSCI期刊),2016年第2期,第95-111页,第二作者。

[16]我国食品安全议题的新闻生产常规及规制因素研究——基于对14名媒体人的深度访谈,湖北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6年第8期,191-198页。独立作者。

[17] 微博动员、维权倡议与记者的利益表达机制——以“记者S被打事件”为个案,新闻界(CSSCI扩展版期刊),2016年第13期,第17-22页,第68页。第一作者。

[18] 数字沟在信息社会关系中的使用空间,学术研究(CSSCI期刊), 2015年第6期,第31-34页。第一作者。

[19] 服膺或重构:绩效考核制度下的记者职业意识与应对策略——基于Y报调查的个案研究,新闻记者(CSSCI期刊),2013年第5期,第17-21页独立作者。

[20] 英雄叙事中的“自我东方主义”:“林书豪神话”的媒介塑造与话语运作 ——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为例,台湾研究集刊(CSSCI期刊),2013年第4期,第79-86页。独立作者。

(二)主持课题

[1]2023年9月-,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单身群体的媒介生活与婚恋观念的互构机制及引导研究”

[2] 2016年6月至2021年8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2023年5月至10月,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4] 2016年6月-2017年11月,中国士后科学基特别资助项

[5]2015年11月-2016年9月,中国士后科学基金面一等资助项目

[6]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三)访学/交流经历

2019年8月-2020年8月,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访问学者。

(四)获奖情况

论文《中国离职媒体人职业转型话语研究》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

论文《科技物品、符号文本与空间场景的三重勾连:对一个鲁中村庄移动网络实践的民族志研究》获第四届新媒体研究“启皓奖”卓越学术奖。

论文《新媒体使用与中国网民政治知识的阶层鸿沟:一项全国性调查》获ICA-Post conference暨第八届全球传播论坛“回眸40年 :中国传播学人的声音”会议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